隨著微信消費、支付寶消費的興起,人們更多使用更為方便的手機支付。除了少數的老人還在使用現金消費,已經很少有人再使用信用卡、銀行卡刷卡支付了。但在香港、澳門、臺灣和歐美等過,并沒有普及手機支付,仍在使用信用卡、銀行卡支付?迪壬且幻袊,他的女兒在香港就讀,為了照顧女兒,他和妻子來到了香港居住。
不久前才回到大陸,之后他向發卡的銀行查詢,發現自己的信用卡被他人在國內消費了好幾筆,總金額高達肆萬多元,而這張卡的最高欠費金額才伍萬元。經查詢,消費記錄顯示,康先生夫妻在香港期間,這張卡在中國境內的徐州等地,在同一家小店中合計刷卡肆萬陸仟多元。這張卡是信用卡,不需要密碼支取,沒有開通網上銀行、手機銀行和短信通知?迪壬腔丶铱吹洁]寄來的信用卡賬單才到銀行查詢的。
康先生的父母已經去世,而且他沒有兄弟姐妹,妻子的父親已經去世,母親和哥哥在美國生活,期間并沒有回過國內。他認為自己和近親屬都沒有在國內,而且沒有去過徐州,信用卡被盜刷了。記得出國前在一家餐廳,當時他刷卡消費了一筆就餐費,當時覺得有些可以,因為第一次刷卡時,無法支付。后來去了收銀臺,才能刷卡。他懷疑就是那時候被人盜取了信用卡信息,而且這張信用卡不設密碼,盜取信息后很容易被仿冒。律師
查詢后,康先生不知道該怎么辦,立即來到律師事務所,法律咨詢了沈潔律師,沈律師建議康先生立即去公安局報案處理。至于信用卡的債務,康先生無需支付,因為在信用卡消費期間,他并不在國內,而是位于香港,且他的近親屬也都不在國內,沒有任何證據表明,他和這些信用卡消費有關。儲戶和銀行之間成立儲蓄存款合同關系,作為客戶應當妥善保管和使用銀行卡及密碼,而銀行也有義務保障銀行卡交易的安全。
當康先生在香港的時候,國內卻發生了信用卡交易,這些消費表明和康先生并沒有任何關系。發生在國內的刷卡,顯然不是通過真卡完成,而是屬于他倆利用偽卡盜刷,這些交易是在一天內完成的,交易金額為四個壹萬和一個陸仟。而且交易消費的地方是一家注冊POS機的機構,真實地址并不清楚?迪壬诟蹠r并沒有查詢信用卡的余額,回過看到賬單才知道卡被他人盜刷了。
銀行對儲戶的資金應當盡到安全保障的義務,否則承擔違約責任。這些消費無法表明是康先生或者他的近親屬所為,這些交易都是偽卡造成的,當時康先生人在香港,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回到了上海,并去了徐州消費。也沒有表明康先生將銀行卡借給國內的他人使用,現在當他一回國,發現卡內交易金額不對,有異常變動,立即就到銀行柜臺進行查詢,已經進到了普通人的注意義務。故而銀行卡內的損失由銀行承擔損失,如果公安局能查清事實,追回損失的,到時候再返還給銀行。 |